广东鼎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5-05-06 18:55:57 842154次浏览

不变的本色永远的歌

江西省兴国县将军园内“模范兴国”主题雕塑。本报特约记者郭冬明摄

“中国外国不如兴国,南京北京不如瑞京。”92年前,在中央苏区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如此盛赞。

瑞京即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兴国,江西省赣州市的一座小县城,它何以当此美誉?

一连几天,记者踏访兴国的一座座红色场馆,穿行于长冈乡的田间地头、筲箕窝的寻常巷陌细细追寻,耳边经常响起这样的旋律——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柴米油盐都想到,问寒问暖情义重……”

答案,就藏在这支始于兴国、传遍中国的山歌里。举目远眺,当年的苏区,如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但山歌依旧、经久传唱。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高唱的“清风正气歌”!

新时代的兴国,楼宇鳞次栉比。走进睦埠村,只见村广场上,一段残破的土墙赫然矗立。

兴国县人武部政委周全介绍,睦埠村原来是贫困村,于2020年4月脱贫摘帽。拆除危旧房屋时,村民们提议留下一段土墙,铭记党的恩情,取名“铭恩墙”。

故事背后,有一组数据令人动容: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赣州市3509个行政村(社区)都有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8.59万名干部与29.04万户贫困户结对,实现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老百姓说:“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

向历史深处追寻,记者在喧闹繁华的街市中,发现这样两座土坯房。

一座在长冈乡长冈村,曾住着贫农马荣海。这里的街坊邻居们,还记得祖辈代代相传的那段90多年前的往事。

1933年春天,马荣海家里不慎失火。得知情况,乡苏维埃政府当即派出党员干部,帮他安顿一家老小,商议盖房事宜。第二天,他们发动互济会和群众捐钱募料、清理废墟,很快盖起了新房。

另一座距此不到5公里,曾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胡灿的家。

反“围剿”战斗中,反动派军队纵火将胡灿家的房子烧了。赶跑敌人后,有人劝他给自己分栋好房子。以胡灿当时的情况,他完全可以这样做。

“共产党人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不是为了解放自己,这里也是住。”胡灿不为所动,带领家人在原址重建土坯房,称作“也是居”。

为百姓,可以倾尽全力;为自己,决不贪占一分。两座土坯房,折射出苏区干部的权力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潋江书院,坐北朝南,朱门丹窗,见证了无数历史沧桑。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起草兴国《土地法》,并主办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脉;老百姓,是共产党人的根。兴国县党史专家黄晓明告诉记者,毛泽东当时反复告诫党员干部,“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先想到大家,想到群众”。

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记者见到一张小木桥的照片。兴国溪流众多,这样的桥,当年很常见。

1933年11月,毛泽东到兴国农村地区调查,在樟树塘路过一座危桥,随即嘱咐乡干部派人修理。时隔几个月,毛泽东给长冈乡苏维埃政府写信时,还特别提到:樟树塘的小桥修好了没有?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念兹在兹的,何止一座小木桥?在他撰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对如何关心群众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涉及分田造屋、架桥铺路、柴米油盐等,可谓无微不至、无所不包。当地群众感动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都替我们想到了。”

心里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老百姓见证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拥护共产党。

“母送子,父送儿,妻子送郎当红军……”一时间,兴国成为苏区合作社运动最普及的县、参军参战组织最完备的县、捐献军粮最多的县、推销公债最多的县、扩红最多的县。

行笔至此,记者不禁想起离开睦埠村时,在水泥路旁看到的标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从“真心实意为群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的地位和分量,在党的心中从未变过。

潋江镇筲箕窝,绿树掩映着江西军区旧址。记者到来时,正碰见一群村干部列队台前,组织学习教育。

从他们的讨论发言中得知,兴国县正广泛开展新时代农村党员干部“十带头”先锋创绩活动——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志愿服务、带头树立正气……

其实,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我党我军党员干部就因“十带头”而为百姓赞颂,“学习军事他带头,参军作战他带头,执行任务他带头,节约粮食他带头,遵守纪律他带头……”

漫步旧址,一间小屋的两侧,分别张贴着早期军区领导和下辖分区领导的名录,以及画像和主要事迹。

驻足凝视,目光定格在他们离世时的年龄:军区司令员蔡会文,28岁;第一分区政治委员余泽鸿,32岁;第二分区司令员张方说,35岁……

记者数了数,名录中的指挥员,有近三分之二牺牲在战斗第一线。他们都倒在了人生最好的年华。

在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我们再次为3位红军将领落泪。

反“围剿”战斗中,红1师师长李实行、红11师师长曾士峨、红4师代理师长邹平,冲锋在前、悍不畏死,全部壮烈牺牲。

眼里噙着泪花的讲解员说,这样的领导干部,在苏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接着一个。

平时率先垂范,形成习惯;战时带头冲锋,成为本能。

好作风是带出来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敌人对中央苏区实行残酷封锁,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落入共产党手中。

为省下食盐分给群众,苏维埃政府限定工作人员每人每月供应旧秤4两食盐。因为缺盐,周恩来身体虚弱,警卫员看着心疼,偷偷在食物里放了盐。周恩来尝出来后,对他进行严厉批评,坚持把食盐转送给重伤员。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领导干部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

1933年秋天,临时中央政府发行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长冈乡村代表主任彭国亮,动员妻子把银饰换成公债券。在彭国亮等干部带动下,长冈乡超额完成公债发行任务;

1934年,苏区经济在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下陷入极度困顿。陈云、邓颖超等20多位领导干部联合签名致信《红色中华》,表示每天节省二两米,不领夏季衣服,以支援革命……

长冈,100名青壮年男子中,80人参加红军;

兴国,全县23万人,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

毛泽东高度评价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并亲笔题写“模范兴国”。

记者来到兴国县将军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镌刻着这4个大字的雕塑。在它的两侧,矗立着8根柱状火炬,6根分别代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另外两根上面的题词格外醒目:“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兴国!兴国!记者不禁想起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笔下的一段描述——1936年,斯诺来到陕北,看到毛泽东身穿打着补丁的衣服、朱德用的是马尾毛做的牙刷、林伯渠靠绳子固定一条眼镜腿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兴国之光,辉耀千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靠的正是这种好传统、好作风。

在不同场合,习主席提到一个廉洁自律的好榜样:刘启耀。

一次突围中,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带着13根金条和一些银元首饰,边乞讨边寻找组织。在两年多时间里,他未动公款分文,被称为“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刘启耀纪念馆,坐落在龙口镇。步入其中,记者发现更多的历史细节——

一次激战结束,敌人从我军游击队员遗体上搜到一张身份证明,上面写的是刘启耀的名字和职务,旋即在报纸上大肆宣扬。

纪念馆陈列的瞿秋白在长汀监狱所写的“供词”复印件上,也明确标注:刘启耀在战斗中阵亡。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刘启耀已经牺牲。身携巨款的他,只要稍有贪念,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吞占这些财物,过上非常富足的生活。

然而,刘启耀的故事,正是一面不言自明的“人镜”。

刘启耀有一个雅号,叫“十二分节俭主席”。第五次反“围剿”时,苏区被敌人重重包围,经济困难。刘启耀想尽办法省吃俭用,铅笔用到短得握不住了,他就绑在小竹棍上接着用;一张纸别人用一遍,他却反复用三遍……

当年在苏区,不是只有一个刘启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至今令人敬仰,令人难忘——

毛泽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他为苏维埃筹集了大量款项,自己与普通红军战士一样,只领5分钱菜金;

李富春,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他让妻子缝制一个马褡子,下乡调研时用它随身携带米和辣椒干,不占群众半点便宜;

张其德,闽浙赣省财政部部长。他负责全省食盐分配,自己却守着盐堆喝清汤、吃淡菜……

红军走了,白军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片红土地陷入黑暗。

“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白军每占一地,都进行惨绝人寰的烧杀抢掠,“追缴九年租谷”等变本加厉的盘剥,使苏区沦为人间地狱。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一首《映山红》,句句期盼,如泣如诉。苏区百姓渴望的,是红军归来,是重返“自由光明的新天地”。

山歌,是有灵魂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离开刘启耀纪念馆时,遇到一拨来这里开展廉政教育的地方干部,不少人肃立在纪念馆尽头的墙壁前,若有所思地凝视一行大字。记者走近一看,不禁心头一震——

这是无论何时何地,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常思常省的重大课题。

(采访得到黄晓明、武伟、梁志伟、张皓、肖力民大力支持)

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和刘启耀纪念馆,都陈列着这样一份文件:《号召全苏区革命群众实践六项节省规约》。

文件号召的是革命群众,党员干部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模范带头、以上率下,给了苏区政府发动群众、团结群众、领导群众的强大底气,也让这些规定举措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落地生根。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中央八项规定,标注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坐标。10多年来,全党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从“六项规约”到“八项规定”,变的是时空和具体条文,不变的是我们党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苏区干部好作风,永远都不会过时!(张科进、宋子洵、付语)

相关文章:消费市场热力十足 以旧换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至35个国家航班量超2019年水平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创新高释放多重信号印尼5月大米储备突破350万吨 创57年同期新高火热而有序 各地多措并举护文明安全旅游五一假期 国铁太原局旅客发送量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五四青年节|“煤炭裁缝”“火眼技工”,他们用青春谱写华章80余所高校设立储能本科专业(链接)澳门举行系列活动传承五四精神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举行

友情链接:福建福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华兴茶业有限公司 浙江梦博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省帕特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省盛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和谐平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省帕特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福建菲顿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正大考研有限公司 福建菲顿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鼎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耀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幸福家教育有限公司 黑龙江美心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云电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优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北艺刊小说制造有限公司 福建福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兴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疆维尔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佳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博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智造机械有限公司 宁春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兴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北华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梦博制造有限公司 湖北华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星视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鼎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